動物雕塑中的銅馬
在動物雕塑中,馬是中國古人的“寵兒”,幾千年來備受贊譽。在中國,有一匹銅奔馬,它的意義已超越了一件普通的文物,它是中國旅游的“形象大使”,足跡遍布全國,它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人稱“馬踏飛燕”的銅奔馬。那么馬是什么馬,燕是什么燕呢。
國寶與人才一樣,需要伯樂的慧眼垂青。1971年,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國首相賓奴訪問蘭州。參觀甘肅省博物館時,郭沫若對銅馬“一見鐘情”。塑造者定格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剎那瞬間,且讓飛鳥回首驚顧,更增強了奔馬疾速向前的動勢。郭沫若認為其造型獨特,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當場揮毫寫下“四海盛贊銅奔馬,人人爭說金縷衣”的詩句,將其命名為“馬踏飛燕,馬是什么馬呢,第一種說法是漢武帝從西北引進的“天馬”,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汗血寶馬”。據《漢書·張騫傳》記載,漢武帝“得烏孫馬好,名曰‘天馬’。及得宛汗血馬,益壯,更名烏孫馬曰‘西極馬’,宛馬曰‘天馬’。”這種馬可是名副其實的“白富美”,不僅瘦高修長,在現代人眼中也算是“美人”,還被漢武帝欽定“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只有龍才配和它交朋友。馬蹄下的鳥什么鳥呢。在學界流傳較廣的說法是“馬踏飛隼”和“天馬逮烏”。燕隼是西北常見的猛禽,形似雨燕,飛行能力極強,與漢代崇尚武勇的風格相映成趣。“天馬逮烏”則是從浙江龍游石窟中的“天馬行空”浮雕中找到的靈感,浮雕中的“天馬”與銅奔馬相似,“天馬”前蹄正好在“烏”背上方,代表著“天馬”追趕太陽,真可算得上是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了。
一種形象。一種象征,動物雕塑價格也合理,它已經走進我們生活,在如今動物雕塑需求量這么大的時代,我推薦中正銅雕塑廠家,主要產品有,寺廟佛像、香爐、銅鐘、城市雕塑、動物雕塑、偉人雕塑、西方人物、銅浮雕等,品種齊全,價格合理。歡迎新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