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與自然生態平衡的動物雕塑
中國動物雕塑起源于工藝美術,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注重動物形態刻畫,使作品具有美感和欣賞價值,同時也注重以形傳神,以凝練的動物雕塑語言,表現高度的意象美。
鑄銅鹿雕塑,雕塑線條柔中帶剛,剛柔相濟,神形兼備。鹿因發音與“祿”相近。“祿”是古代官員的工資,因此,鹿就成為人們祈求升官發財、仕途順利騰達的吉祥物。生態城多采用“鹿”的形象,意在祝愿業主們福祿壽多豐收。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不同的動物在人們的心里有著不一樣的心理感受。以獅子為例,我們看到獅子首先感受到的是猛獸,因此在公園園林景觀中應用較少,即使使用也是卡通化地表現其溫順可愛的一面。獅子同時也讓人聯想到力量、速度與權力等,蘊含著強勢、權力等意象,這樣獅子雕塑的應用范圍就相對廣泛,如古代衙門、現代豪宅。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獅子可以趨吉避兇,故而古代很多大門上都有獅子的造型。因此動物雕塑在環境應用中要考慮動物本身給人的心理效應,另外還需注意動物雕塑所蘊含的潛在意義,最后還要考慮動物雕塑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傳統含義。
比如在兒童玩耍的公園之中,安裝猴子、馬、羊、鹿、兔子等動物雕塑,在政府單位大門安裝獅子雕塑,在廟宇中使用龍雕塑等等……只有結合環境、文化及使用者的情況,設計出來的作品才能最大限度地表達出人與自然、生態、和平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