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銅麒麟造型的區別
麒麟是古代一種想象和現實結合的動物,結合歷朝歷代的銅麒麟造型我們看到其身體像鹿,尾巴像牛,頭上有角,角端有肉,而且很多的文獻都有麒麟的記載。
我們先看春秋時期的銅麒麟造型,根據廣西賀州出土的神獸麒麟尊,我們可以看到這尊麒麟形體大致像小鹿,頭頂有一只圓潤的小角,長頸馬蹄,身體肥胖,肚子圓潤。整體形象非常的敦厚老實。
到了兩漢時期,我國儒學家孔子的出生伴隨有麒麟出現,便被賦予了祥瑞國家棟梁之才誕生的象征,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兩漢時期的銅麒麟造型繼承了鹿身、牛尾、一角的形態,但是多了兩翼。寓意是說麒麟具有飛翔的能力。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銅麒麟的造型有很大的差異,從之前溫順敦厚的造型演變成威猛兇狠起來,身體呈獅子的形象,身體兩側有麟紋,看起來非常的威武雄壯。
到了隋唐時期,在南北朝時期的基礎上身體呈老虎的形狀,到了唐朝又變成了牛馬類的動物,形態平和。
到了宋元時期銅麒麟的造型基本確定,跟我們現在銅雕廠家生產的銅麒麟差異不大,此時的銅麒麟形象貼近龍,麒麟的頭部形似龍頭,頭頂由單角變成雙角,但是身軀依舊是鹿的身軀,脖子上的毛向上飄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