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麒麟動物雕塑的寓意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麒麟是一種仁獸,凡是麒麟出沒的地方,都能夠給人們代來吉祥,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鳳、龜、龍共稱為四靈。因此在古代的時候都會在家中擺放一對銅麒麟,從《詩經》中發現,麒麟一開始并不是合起來使用,是分開使用的。對于麒麟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動物。但是到了漢代麒麟便開始用來區分雌雄。雄性稱麒,雌性稱麟。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麒麟一直被人們視為祥瑞的象征,在古代的時候把麒麟看成是“懷仁”的神獸。《春秋公羊傳》說:“麟者,仁獸也。”正因如此,古人認為麒麟品行高潔,心懷仁慈,麒麟正因為仁慈而被認為具有預示祥瑞的作用。有時候也會將明君與麒麟聯系起來,麒麟的出現預示著國泰民安,天下太平。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儒學思想家孔子的出生就與麒麟有很大的關系,相傳孔子出生的時候,有麟吐玉書于闕里人家,文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因此孔子被成為了麒麟兒”,麟吐玉書的典故便是由此而來。麒麟被看成是人才的象征,同時也有了送子的寓意。
麒麟作為一種瑞獸,其寓意影響非常的深,在古代各朝政治中也經常被采用,史載漢武帝在未央宮建有麒麟閣,圖繪功臣圖像,以表嘉獎和向天下昭示其愛才之心。麒麟在官員朝服上也多被采用,《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公、侯、駙馬、伯,以麒麟作為補服圖案,故稱一品麒麟。清朝時,一品官的補子徽飾為麒麟,可見其地位僅次于龍。
我們再從銅麒麟的造型上來看,麒麟集龍頭、鹿身、獅眼、魚鱗、馬蹄、牛尾于一身,結合了很多動物美好的寓意,因此人們把麒麟當做吉祥的動物,能夠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事情,因此常作為裝飾品擺放在家中,還可以鎮宅驅邪,可謂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