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銅獅子卷發(fā)代表了什么
故宮位于我國首都,是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勝地,在故宮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的故宮銅獅子,但是與我們常見的獅子有很大的不同,故宮中的銅獅子頭上確是頂著一頭卷發(fā),那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故宮銅獅子卷發(fā)代表了什么。
要想了解獅子為什么是卷發(fā)首先就要弄明白我國獅子的由來,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國與中亞各地的友好關系,“殊方異物”的獅子和獅子文化才正式被中國人所認知。獅子最早是西域各國敬獻給東漢的貢品。由于這個外來物種形象威猛,與皇室的莊嚴氣氛相吻合,所以,深受各代帝王喜歡。
后來隨著獅子的形象被后世人們神話,隨著佛教的傳入,獅子作為文殊菩薩的坐騎,在民間人們認為獅子具有驅邪的作用,因此獅子被認為是吉祥的象征,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同朝代也賦予了獅子不一樣的意義。有些朝代會將獅子放在陵墓的前面,看守陵墓。人們認為獅子放在房子的前面,也是一種鎮(zhèn)宅的功效。
故宮銅獅子卷發(fā)的造型從明清時期才開始出現(xiàn)的,明清時期銅獅子在民間隨處可見,為了彰顯皇帝的銅獅子才是最好的,獅子的發(fā)卷數(shù)量便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地位越高的人,門口擺放的獅子發(fā)卷越多,人們想要彰顯自己的地位,會選擇相應的獅子。
皇宮里的人,權勢是最大的,因此,故宮門口的獅子,頭上的疙瘩個數(shù)的四十五個,這就象征著皇帝是九五之尊,一品官員的疙瘩數(shù)量有十三個,因此被稱為十三太保。二品官員則可以擺放12個發(fā)卷的銅獅子,以此類推。而對于七品以下的官員和普通百姓,家里就不允許擺放銅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