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擺放銅馬寓意
銅馬形象使人印象深刻,因為古代有著眾多描繪奔馬的畫卷,所以銅馬雕刻作品在保證銅馬比例和寫實性的基礎上,銅馬,更顯靈動異常,銅馬藝術品也愈加顯得栩栩如生。1969年于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出土,甘肅省博物館藏 ,這是車馬儀仗銅馬圖片欣賞俑中的隨從馬俑。馬健壯肥碩,昂首嘶鳴,抬腿欲進,翹尾而立,富于動感,栩栩如生。
馬又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以“千里馬”來比擬人才。相傳一批才華的人才,銅馬,共同輔助周天子的天下大業。后人將周穆王的八駿,比喻本領非凡的賢良人才。“千金買骨”、“伯樂相馬”等典故,鑄銅馬工藝廠,3米高銅馬價格,將尋找人才比喻為尋“千里馬”,說明求賢若渴的道理。秦時期趙國的王良、秦國的伯樂、等都是相馬的專家。又被喻為善識才、善舉才者。 可見,馬是朝氣、活力、堅韌、向上和人才、智慧的象征。所以銅馬是相當受歡迎的,更是隨處可見的。
馬踏飛燕也稱馬超龍雀,是東漢青銅藝術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馬正在疾馳飛奔,它體態健美,昂首揚尾,張口嘶鳴,三足騰空,右后蹄下踏著一只飛鳥。飛鳥展翅欲飛、驚愕回首。一切都發生在瞬間,卻給人以無比寬闊的想像空間。 中國古代匠師運用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藝術手法,以豐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構思,嫻熟的匠藝,把奔馬和飛鳥絕妙地結合在一起,以飛鳥的迅疾襯托奔馬的神速,造型生動,構思巧妙,將奔馬的奔騰不羈之勢與平實穩定的力學結構凝為一體,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更是中華民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