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為什么唯獨鐘情于這對銅鹿呢?
從最初的蘭貴人到后來的懿貴妃,再到后來的皇太后,她看盡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由于她身份的轉變,她曾換過很多宮殿。然而,不管她居住在哪一座宮殿,她的宮苑中始終擺著一對銅鹿。顛沛流離,機緣巧合之下,其中一對銅鹿站到了瓷房子的入口。
年輕時的慈禧貌美如花,和所有少女一樣,十分愛美,憧憬著純潔美好的愛情,一次偶然的邂逅,讓她有幸結識咸豐帝,這是她的幸事,亦是她的不幸。《詩經·召南·野有死麇》中記載:“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說的是古代一男子愛上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于是獵了一只鹿,并用同樣代表純潔愛情的白茅捆好,送給了自己心愛的女子的故事。有史以來,男女定親,一定要以鹿皮為貲。于是,鹿成為了青年男女的愛情象征。少年的慈禧太后一直渴望著美好愛情,儲秀宮門口的那對銅鹿成為了她在少女時代中的愛情寄托。
在儲秀宮度過了作為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歲月,直到咸豐十年八月,隨從皇帝前往熱河。第二年七月,咸豐駕崩,九月,懿貴妃與清廷成員從熱河還京時,她的身份已經是皇太后了。中年時代的慈禧早已看破那縹緲的愛情夢,后宮血雨腥風,慈禧是聰明的,她工于書法,精通滿漢兩種語言,為皇帝代筆批閱奏章,她的欲望也藏在這對銅鹿之下。
春秋戰國時代,眾多諸侯爭奪天下,被稱為“逐鹿中原”;太監趙高想要奪取秦二世胡亥的皇權,也曾“指鹿為馬”;三國曹操射鹿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鹿死誰手”中的鹿,也不再只是一只自然的鹿,而是政治權力的代名詞了。一對銅鹿立于慈禧太后寢宮,是她對權力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