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動物雕像,是一種熱愛生命的表達
動物雕塑可謂星羅棋布,這些雕塑陳列在公園的各處場館周邊,是對公園動物文化的積淀,體現了動物的生命意志及精神。
動物雕塑是動物園中的藝術品,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引入具有國際水準的動物雕塑作品也成為了動物園建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這些雕塑從最初的僅僅為美化環境、增強景觀建設,慢慢演變成為不再是單純地對動物動作和形體的塑造,而是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定位,滲入了大量的人文思考,處處透露著文化氣息。
最初的動物雕塑,也就是農事試驗場時期的獅子、麒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產物。中國人歷來把獅子、麒麟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獅子隨處可見。到了清代,獅子的形象都較為溫順,是仁慈和祥的象征。麒麟更被視為祥瑞之獸,主太平、長壽。此物出現在專為慈禧休憩的暢觀樓門前,頗合時宜。
之后一段時間的雕塑作品,貴在自然、生動、傳神,讓動物的特性在細節當中顯露,寫實風格的雕塑,展現了動物在大自然中各種生動的瞬間狀態。憨態可掬的熊貓、精靈古怪的猴子、左顧右盼的袋鼠、悠閑漫步的大象、高大威猛的大猩猩、殊死搏斗的鱷魚與蛇、惟妙惟肖的動物雕塑,或是體現動物的神態,或是展現動物的本性,或是再現動物們的生活場景。
雕塑呈現不是簡單的動物造型,而是要帶給人們更深入的思考。動物從人類出現就伴隨著我們,從食物、財富慢慢演變為人類生命中的陪伴,隨著人類的肆意殺害和捕捉,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越來越多的動物成為僅存在于教科書中圖片。人類應該更早地認識到任何一個物種的減少和滅絕,都會打破大自然的平衡,破壞了生態環境必定會對人類自身產生巨大危害。動物園中的動物與雕塑無一不提醒著我們,保護教育理念更當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