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有銅大象寓太平
銅大象,以其體格強壯,性格平和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再加上象和“祥”“相”讀音相諧,而成為安靜祥和、出將入相的代名詞。因此,我國民間通常使用大象和寶瓶搭配,寓意“太平有象”;以象和銀戟搭配,寓意“吉祥”;以象和如意搭配,寓意“吉祥如意”。
不僅如此,象文化更是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在佛教看來,大象舉止沉穩(wěn),性情溫和,就像佛陀一樣,佛陀因此也叫“象王”;菩薩乘坐六牙白象降臨世間,因此有“白象轉(zhuǎn)世”之說,普賢菩薩的坐騎便是白象。于是,象文化便成為我國民間文化的一部分,常見于日常所用器物之上。
有一只清代的銅制提梁壺,其壺身便是大象造型。它長16.5厘米,寬6.7厘米,高23.7厘米。以大象的身子為壺身,大象的鼻子為壺嘴;在大象的背上,鍛制有穿孔,有花瓣狀提梁穿過;象背上安放有“寶瓶”,那是銅壺的寶蓋;大象半跪在基座上,基座即為銅壺的底部,四周刻有蝙蝠紋和祥云紋,另有蒲扇紋、葫蘆紋、鐵劍紋、陰陽板紋、花籃紋、笛子紋、荷花紋和浮塵紋等組成的“暗八仙紋”,它們是八仙所持修煉之物,是八仙文化的代表,因此叫“暗八仙”。
大象的象牙、象鼻、象耳、四肢都有塑造,甚至連象眼都有刻畫,極為精致傳神。另外,大象的背上放置有象鞍,上面陰刻有仙人云海紋,左右兩面各有四個漂浮在海面上、天空下的仙人,看起來似乎是正在過海的八仙。
這只銅壺以壺身為象,以壺蓋為瓶,大象馱瓶,寓意“太平有象”,是對天下太平的期盼,是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因此可以說,這只象形提梁銅壺是同時期同類作品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