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牛象征的寓意,你知道嗎?
哈尼族的創世神話《奧色密色》,記載牛的各部分化作自然萬物的故事。漢族地區崇拜牛王,北魏鄖道元的《水經注·渭水注》稱牛王本為南山大樟,被人盜伐,“樹漸,化為牛入水,故秦為立祠”。后逐漸人格化,演變為牛首人身,又訛為冉伯牛。成都就有始建康熙七年的銅牛王廟。佛教信仰閻王,《五苦章句經》中記載:“獄卒名阿傍,牛頭人手,兩腳牛蹄,力壯排山,持鋼鐵叉。”后為道教吸收,成為牛頭馬面。
在中國傳統的農業社會,牛作為極重要的耕作幫手,承擔著農業的主要勞力,甚至在傳統社會的律文中規定,私宰耕牛,要負法律責任。牛的形象在民間始終代表著勤勞、勇敢、誠實。因為牛耕,中國人對牛感情漸深,把諸如憨厚勤勞,不求回報等優秀品質附在牛身上, 魯迅就以“俯首甘為孺子牛”言志。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清史稿·禮志一》:“太牢,牛一,羊一,豕一”,牛都是最尊貴的祭祀品,是天子祭祀社稷和天地之用。春秋戰國的諸侯會盟,國君執牛耳割血,涂在嘴里。
牛一直是人們敬畏生命的一種象征。民間殺牛時,通常都是無兒無女之人來操持,先將牛的頭用布遮蓋(據說牛在臨死時會流眼淚),最后才動刀執行,也算是對牛的一種不舍和敬畏。
同時,牛因為力氣很大,在民間傳說中,牛偶爾也代表著蠻橫、執著,諸如牛脾氣、蠻牛、鉆牛角尖等。不過絕大多數時候,牛還是象征著善良、勤勞、勇敢和誠實。水牛角、黃牛角、牦牛角等是最常見門上裝飾之一。藏族人至今在殺牛后還掛牛角于門上,牛角的多少象征捕獵水平,甚至打扮穿衣都以牛角作為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