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麒麟廠家訴說頤和園銅麒麟的歷史淵源
銅麒麟廠家訴說頤和園仁壽殿前有一個銅麒麟(一說是狻猊)端坐在漢白玉須彌座之上,須彌座束腰,周邊雕有蓮瓣、纏草等紋飾,座面上雕有七珍,麒麟兩前腿之間雕有一顆寶珠。銅麒麟是龍首、鹿角、牛蹄、獅尾,是民間傳說之瑞獸。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作仁獸﹑瑞獸。麒麟是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雄性稱麒,雌性稱麟。麒麟主太平,帶來豐年、福祿、長壽與美好。玄學稱麒麟是歲星散開而生成,故主祥瑞,含仁懷義?!?/span>
仁壽殿前過去是沒有它的,它是1937年的6月從圓明園遺址移來,當然一起移來的還有麒麟周邊的四塊兒太湖石和東宮門前的雕龍云路石。銅麒麟鑄造于乾隆年間,何為證?這要看麒麟的頭頂正中有一處銘文“大清乾隆年造”六字,一般人注意不到的。
銅麒麟搬來時就只有一只。這只銅麒麟原在圓明三園中的長春園二宮門前,原本有一對。其中一只在1860年10月英法聯(lián)軍燒毀圓明園時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至今下落不明;這一只左前腿也有被毀的傷痕,該銅麒麟,造型雄偉,刻工精美。長五尺,須彌座高三尺六寸,通高一丈零二寸。據(jù)頤和園的史料證明,系長春圖庫園宮門外舊物,是1937年6月運至頤和園的。
銅麒麟在1937年運輸過程中將兩只前腿弄斷了,現(xiàn)在的兩只前腿是后造又接上的,連接處還留有明顯的接痕,而且由于用的銅金屬含量不同顏色也明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