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獅子造型看中國文化
獅子在我國歷史上是屬于外來動物,但是在我國關于銅獅子雕塑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禮記》里記載的“四靈”中沒有獅子,《禮記·禮運第九》卷四說:“麟、鳳、龜、龍謂之四靈”。而且,早期漢字中也沒有“獅”字,然而卻有“狻猊”一詞。
“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睍x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此書敘述周穆王西行的經歷,反映的是周代與西北少數民族物質文化交流的情況,或旁證獅子來自西域。
史書上最早記載獅子是東漢時,西域進貢而來,名“師子”。今所知較早的見記載于《漢書·西域傳》:“烏弋地暑熱莽平,其草木、畜產、五谷、果菜、食飲、宮室、市列、錢貨、兵器、金珠之屬皆與罽賓同,而有桃拔、師子、犀牛。俗重妄殺。其錢獨文為火頭,幕為騎馬。以金銀飾杖。絕遠,漢使希至。自玉門、陽關出南道,歷鄯善而南行,至烏弋山離,南道極矣。轉北而東得安息?!?/span>
獅子進入中國后,因為神奇威猛的形象,加之稀少,就逐漸進入神話傳說中,成為神靈之物。中國古代宮殿、府衙大門前往往擺放一對銅獅子,正是對獅子這種神靈之物的崇拜表現。
古代中國大部分人沒有看到過獅子,崇獅憑的多是想象。民間工匠們在雕刻銅獅子的造型時,運用想象力,融合了龍、虎、麒麟、饕餮等靈獸,成為方口、大鼻、短尾的中國氣派的銅獅子,其形象和真正獅子有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