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銅牛鑄造
在動物中,牛與人們的關系非常的密切,牛不僅可以作為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必不可少的工具,還可以作為食物供人們食用,在動物雕塑中,銅牛還是非常精美的動物雕塑擺件。
在我國頤和園東堤岸邊有只與真牛大小相仿的鍍金銅牛,它鑄造于清乾隆二十年,鑄造精良、形象逼真,牛背上刻有乾隆皇帝特意用篆體字鐫刻的一首四言銘文,銘文闡述了建造銅牛的意義,希望它能永鎮水患,給百姓造福。
乾隆皇帝寫的這篇《金牛銘》:夏禹治河,鐵牛傳頌,義重安瀾,后人景從。制寓剛戊,象取厚坤。蛟龍遠避,詎數鼉黿。灣此昆明,潴流萬頃。金寫神牛,用鎮悠永。巴邱淮水,共貫同條。人稱漢武,我慕唐堯,瑞應之符,逮于西海。敬茲降祥,乾隆乙亥。
通過乾隆帝的銘文中可以看出在河邊鑄牛,并非他首創,而是從大禹老祖宗那里學來的。大禹繼承父親鯀的遺志,并吸引他的教訓,潛心治水,疏導河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平水患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婦乳皆知。大禹當年就有一個做法,每治好一處水患,便鑄造一條銅牛沉入河底。
頤和園東堤之上這只鎮水的銅牛代表風調雨順,昆明湖西堤對應的有耕織圖表示男耕女織,兩者遙遙相對象征著中華幾千年的農耕文化。銅牛是頤和園昆明湖東岸邊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珍品,多少年來吸引了千千萬萬游人到此駐足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