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雕天鵝的美好寓意
天鵝在人們的心中是純潔、忠誠、高貴的象征,也是動物雕塑廠家的塑造題材之一,天鵝在古代的時候稱為鵠、鴻、鶴、鴻鵠、白鴻鶴、黃鵠、黃鶴等。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離愁別緒的寄托,也是鴻鵠大志的象征。
在動物中,天鵝是鳥類里為數不多的“一夫一妻 終生伴侶”的鳥類,人們發現一對天鵝總是生活在一起,他們一起覓食、一起休息、一起嬉戲、連遷徙的時候也是形影不離,當雌天鵝產卵的時候,雄天鵝就會守護在她身邊擔當起護衛的職責,當遇到侵襲時,他們會拍打著翅膀上前迎敵,一起勇敢的與敵人搏斗,當另一只天鵝死了,他的伴侶就會在天空哀鳴久久不愿離去,從此之后不會再另覓配偶,直至孤獨死去。
杜甫用“舉頭向蒼天,安得騎鴻鵠”來抒發自己的高尚情懷;孟浩然以“壯志吞鴻鵠”來形容志向之高大。天鵝可以在空中飛,可以在水中游,還可以在陸地上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地,它可以怒飛高度達9千米的山峰。因此擺放銅雕天鵝,則代表為夢想而不懈努力。
天鵝是一種候鳥,到了一定季節就要南飛北遷。而這遷徙的過程中,會遇到十分糟糕的天氣狀況,讓它們的旅途變得十分艱辛,但為了生存下去,這阻擋不了它們前進的步伐,克服所有困難,它們最終安全抵達目的地。所以以“天鵝”為題材的動物雕塑作品,寓意著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頑強不息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