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銅大象
大象在我們心目中一直都是一種非常溫和而親人的動物,因為象與祥又是諧音字,因此古人也把大象看做吉祥的象征,也制作了很多和大象有關的銅大象雕塑。
歷代帝王皆以銅、玉、瓷等材質御制“太平有象”器型,或陳于廳堂之中,或置于案臺之上,以求“四海升平、吉祥平安”之福瑞,更是寓意“福壽天地無雙”、“掐業萬年青長”,是不可多得的尊貴收藏品。在神話傳說中,動物雕塑大象則為搖光之星生成,能兆靈瑞,古佛就是乘象從天而降;還有一說,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相傳能預兆靈瑞。
據動物學專家考證,早在上古時期,河南就已經有野生大象了。傳說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馴服野象的人就是舜,“舜象傳說”最早見于《尚書·堯典》,后來《孟子》和《史記》等典籍也有詳細記載。說的是舜的父親瞽(gǔ)叟和舜同父異母的弟弟象曾兩次合謀要殺舜,但都被舜成功逃脫。而且事后舜毫不計較,仍然孝順父親,友愛兄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他們,使象改邪歸正,史稱“虞舜服象”。
不過現代專家對這個傳說有新的解讀,認為舜服象其實是馴服真正的野象。《二十四孝》里的其中一孝就是“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有鳥為之耘”,即舜馴服野象用作耕田之用。